东北这边是一年一熟,所以主食就发这一次。张秀花说什么也得多买些。

  按照人头来算,她可以买六个孩子和两个大人的口粮,也就是一千斤。她之前去粮站换过粮票,所以知道粮食的价格,大米每斤是一毛七分五。小米每斤是一毛两分二,高梁米和玉米是每斤一毛一分,黄豆每斤一毛五,绿豆和花生每斤两毛。

  因为是全国统销统购,所以全国上下一个价。哪怕东北是产粮大省,也是这个价格。

  当然这是粮站的价格,他们自己种粮食,肯定不会要票。直接换成工分,然后折算成银钱,价格要比粮站低一些。

  经过大队干部一天折算。终于算出工分数。

  工值是0.547元,一个工等于十个工分。也就是说一个壮劳力拿十个工分,每天只能挣五毛四分七。

  张秀花心下腹诽,怪不得这时候的农民总想当工人呢。要知道工人一个月工资少说也有二三十,比壮劳力挣得还多,活还轻省。

  可惜她要教育孩子,没法进城当工人。

  正在收拾杂物房,外面有人喊,让他们先去粮仓。

  因为他们要花钱买工分,所以要先领粮食,这是为了有钱分给其他村民。

  李建国和张秀花两个人急急忙忙往大队粮仓赶。孩子们去捡豆子了。昨天下了一天雨,他们歇够了,就想再去捡点儿。

  到了大队部,许多村民都已经到了,正在排队买粮。

  基本上家家户户的成年人都出动了。粮食那么重,肯定要壮劳力将粮食运回去。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 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,无广告,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!

  李建国则是骑着自行车,张秀花坐在后面。到了地方,她从车后座跳下来,正好看到队伍末尾。那是一群年轻人,穿着打扮与村里人没什么两样,偶尔有几个还戴着眼镜。但张秀花一眼就看出来,这些人是知青。

  为什么她会知道呢?因为她认识那个穿蓝色涤纶褂子的女生。

  这姑娘叫周盼娣,也是她曾经的女老板。那是1992年,周盼娣生了个孩子,工作忙,没时间照顾,就请了她当保姆。

  张秀花跟着她学了好多知识。可惜后来周盼娣去香港发展。她舍不得孩子就没有跟过去。

  她看得正入神,周盼娣似乎有所察觉,侧头看过来,与张秀花视线撞在一起,张秀花下意识笑了下,周盼娣明显有些怔愣,显然在想对方是谁。

  张秀花笑过之后,立刻走到前面。

  与周盼娣站在一起的李小英好奇问,“你认识啊?”

  周盼娣摇头,“不认识。”

  “她为什么冲你笑啊?”

  周盼娣哪里知道,不过她向来不与人结怨,只岔开话题,“我好像没见过她。”

  李小英也没见过,照理说这个女人年纪比她们还大,应该不是新媳妇,可是为什么没在村里出现过呢?“可能是哪家的亲戚,过来串门子吧?”网站公告:亲爱的读者朋友们!如果您觉得本站还好,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,请下载爱读免费小app。下载地址: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

  两人没当一回事。直到他们排到前面,其他村民陆陆续续离开,她们看到了张秀花。

  张秀花领完了粮食,李建国用自行车运回去,她就留在原地看守剩下的粮食。

  李小英好奇问其他村民,这才知道张秀花确实是新嫁过来的媳妇,还带着三个孩子。

  村里有人打李建国的主意,难道知青就没有吗?也有的。

  他们倒不像许红梅是出于军人滤镜,纯粹就是不想干农活。

  刚下乡时,他们满怀热情,以为自己能有广阔空间,大好前程。可到了之后,他们才发现,种田的日子是真苦。尤其对于她们这些女知青,挣的工分没有男人多,分的粮食吃不饱,心里落差太大,她们就想回城,可是回城名额哪是那么容易。

  既然回不去,还不如找个男人嫁了。可是嫁人,就不用挣工分了吗?

  看看那些大娘大婶,一个个都是当男人使,割麦子这种重苦力活,照样干。一点不见轻松。

  于是他们就想嫁给工人。可是进城当工人的村里小伙子太少了。扒拉来扒拉去,也只有几个,还都是抢手货,早被城里姑娘相中了。

  而李小英和周盼娣长得都很一般。别说工人小伙看不上她们,就连普通小伙都看不上。

  这时候的城里姑娘也不见得家家户户条件都好。就拿周盼娣来说,她家五个孩子,她是老大。底下一堆弟弟妹妹,全都指着爸妈那点工资。

  她四岁就得给一家人做饭、洗衣服。她的肤色跟农村人没有区别。她作为城里人唯一的优势就是读过几年书。但是现在读书人也不吃香。

  国家又不分配工作。每学期学费还那么贵。读了也是白读。农村人只让孩子们念几年,不当个睁眼瞎就成。很少人家愿意供他们上初中、高中。

  这么说吧,李家屯还没有小学呢。学生还是蹭隔壁村的。

  倒不是村里不想办小学。可是上面不给建学校,他们队里又没钱,只能将就着念。

  李小英和周盼娣就只能一直单着,似乎不想在此时结婚。

  当知青们排到前面,排队领粮时,张秀花探头瞅了两眼。

  大队会计给算了工分,“李小英能分到320斤粮食。”

  去除人口粮250斤,她的工分只能换到70斤粮。这些粮食自然不够吃的。于是她向大队会计求情,再赊点工分。

  这些知青刚来时手头还有点钱,但是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。后来手头渐渐紧了,只能欠工分。

  但是年年欠,年年也不见他们还,队里的账填不上,大队会计怎么可能让村民们吃亏,这次说什么都不肯,“今年不能再欠。工分不够,你们就自己花钱买。”

  说着他还拿张秀花举例,“我们村的李建国,他还是我们本村人,工分不够,他们都拿钱补。你们难道比他还亲?”

  村里人自然是向着自己人。好事也都先紧着自己人。分粮食也是先给队里人分。知青得排在后面。

  知青们刚开始闹过,可是大队后来直接给他们划片地,让他们自己种。

  这些知青哪里会种地,收成远远不如村民,分到的粮食就更少了。

  于是大家学乖了,不再跟队里闹。

  李小英气得眼睛通红,周盼娣站到李小英旁边,冲大队会计道,“我们今年买工分吧。粮食不够吃,回头饿死,公社派人过来调查,你们也麻烦。”

  这话一出,几个大队干部纷纷看了她一眼。

  大队长一挥手,“给她买吧。”

  李小英抱着周盼娣的胳膊,“你哪来的钱啊?”

  “问我爸妈要的。”周盼娣叹了口气。

  李小英冲周盼娣道谢,“我以后一定还你。”

  周盼娣点点头,“不过我钱不够,只能借你十块钱。”

  李小英苦着脸,她当然知道周家人对周盼娣有多抠,周盼娣能借十块钱给她已经是从牙缝中省出来的。可是十块钱还是不够啊。该怎么办呢?

  周盼娣这边买好了工分,分到450斤粮食。李小英钱不够,只分了388斤粮食。

  两人将粮食挪到板车,等其他知青称好粮食,一起拉回去。

  李小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,坏心情来得快去得也快,她还是个自来熟,朝张秀花打招呼,“你是哪里人?”

  “江省人。”张秀花冲两人笑。

  “你刚刚干嘛冲她笑啊?”李小英说话比较直,就这么大咧咧问出口。

  张秀花刚刚是下意识反应,不过李小英问时,她也没有慌,而是说起另外一件事,“我有两个孩子,之前没念过书。现在已经开学了,我想请你们给孩子补课,可以吗?放心,我肯定不让你们白帮忙。”

  李小英显然没想到对方是这个打算,扭头询问周盼娣的意见。

  周盼娣倒是没有贸然答应,而是问她,孩子多大了,之前学过什么?

  张秀花把继东和宝林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。

  继东是七岁,宝林六岁。农村这边上学比较随便。只要满六周岁就行。

  张秀花不想让继东晚同龄人一步,“继东之前没上过学,但是他很聪明。我想让他跟上同龄孩子。到时候直接上二年级。”

  李小英小声靠过来,“教孩子可不容易,你给什么?”

  张秀花想了想,“一小时五分钱。”

  这个钱不算低。因为这时候农村小学老师的工资也才六块。每天上班还是十个小时。

  李小英眼睛闪闪发光,恨不得现在就答应,可是她到底还是忍住了,下意识看向周盼娣。

  “我看看孩子的资质再说。万一我教不了,也不能耽误孩子。”

  “行!” 网站公告:亲爱的读者朋友们!想要无广告阅读请下载爱读免费小说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 爱读免费小说更好体验,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!!!! 爱读免费小说 欢迎您!!!